现状
人数: 约1300万
聚集地: 中国大陆; 少量分散在其它一些亚洲国家
主要语言: 汉语
主要信仰: 伊斯兰
代祷
感恩回民有和平的生活,使他们更容易接触到福音;他们说汉语,让汉族的基督徒和他们沟通起来也没有障碍。
求神使更多汉族的基督徒可以和回民成为朋友,并向他们分享神的爱。
愿回族的朋友可以通过圣经、广播、电视节目和互联网等途径可以认识耶稣。
求神兴起更多的祷告勇士可以为回民来祷告,神他们听见福音。
在一九一○年有名的普世宣教会议在英国爱丁堡(Edinburgh, United Kingdom)举行,回顾自从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以来基督教一百年宣教的成就,并以这代完成全球福音化作为口号。一百年后(二○一○年)在日本东京举办了相似的会议,回顾过去,计划将来,但是宣教的内容已经有很大的改变。在这数十年内,出现了福音未及之民(unreached people group)的概念,成为大使命宣教的主要对象,而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取代福音化,成为大使命宣教的主要目标。
福音未及之民的定义
福音未及之民有不同的定义。首先是对「民」的定义,最普遍有三个。
一.宗教族群
按着宗教分为不同的族群,例如穆斯林、印度教教徒、佛教教徒、民族宗教信众、无宗教信仰者及其他。因为宗教对文化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宗教把每个族群加以分类,但并不表示这个类群中的人都是某个宗教的信徒。 1
二.民族语言群体
指一个按共同血缘、历史、风俗和语言来确定其独特身分的民族群体。这个分类容易识别,民族语言族群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容易找出可以为之祷告和开启计划的群体。一个国家可能会有几千个民族语言族群,而一个民族语言族群可能分散在许多不同国家。 2
三.极同群体(unimax peoples)
极同群体指福音在其中没有遇到理解和接纳方面的障碍,且能够以教会倍增浪潮(church planting movement)的形式传播的最大群体。在厘订前首先要识别拦阻福音流动的障碍。主要障碍有两类,就是有关理解和接纳。语言是阻碍理解的一个主因,如果语言成为拦阻福音流动的主因,便以语言来定「民」的意思。如果拦阻福音流动的主要障碍是因宗教、传统、种姓等社会文化因素而不接纳福音,便以族群(ethnic group)来定「民」的意思。这个分类的优点是从布道宣教的角度来定,与布道宣教有直接关系。问题是理解和接纳都是模糊的观念,在量化和定不同群体时便很困难。
按民族语言来分类,普世有约七千个群体。按宗教和民族语言来分类,普世有约 一万六千个群体。按宗教、民族语言和族群来分类,普世有约二万七千个群体。
现在记载未及之民的资料库主要有约书亚事工(Joshua Project, www.joshuaproject.net),美南浸信会国际差传部(www.peoplegroups.org)和世界基督教数据库(World Christian Database, www.worldchristiandatabase.org/wcd)。美南浸信会国际差传部主要以民族语言来分类,但也考虑族群的身分认同。世界基督教数据库以民族语言和族群来分类。约书亚事工则兼用以上三个定义来定。在二○一○年东京宣教会议中,没有定下那一个分类是标准,鼓励人活用这些不同的分类。 3
其次是「福音未及」的意义,这个名词也是模糊的。一九八二年的洛桑委员会会议定的意义是当一个群体没有本土化教会,或是教会没有足够人数和资源来使这群体福音化,这群体便是福音未及,但是这个定义要量化时便很困难,所以通常用百份之二作为标准,当信徒少过人口百份之二便是福音未及,而尚未有植堂策略在其中展开的群体则称为未被领养之民(unengaged)。
现况
因为福音未及之民有不同定义,所以计算有多少未及之民时便产生不同数字。美南浸信会国际差传部说是 3061个,约书亚事工则说 6897个。可以说福音未及之民的数目是介乎三千至七千之间。
按福音的进展、人口、地域和布道资源来看最大需要的未及之民,这些未及之民分布如下:
主要宗教-未及之民-总共人口
伊斯兰教-142-193,756,50
传统族裔宗教-44-31,203,288
印度教-20-22,456,970
佛教-16-5,168,000
无宗教-3-95,220,000
道教-2-1,929,200
地域 未及之民 总共人口
非洲-14-6,557,000
阿拉伯世界-69-75,935,600
中亚-52-76,422,300
东北亚-38-126,494,600
南亚-28-40,873,253
东南亚-31-27,412,800